等电位连接电阻测试仪是建筑电气、防雷检测中判断等电位连接是否合格的关键设备,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安全。若出现数据偏差,多与操作不当相关,以下5个常见操作错误需重点规避。
错误1:测试线连接不规范
部分用户图便捷仅连接单根测试线,或未区分“电流线(I)”与“电压线(V)”,导致接触电阻混入测量值。正确操作应采用“四端接线法”:将电流线连接至被测点两端的外侧端子,电压线接内侧端子,确保电流回路与电压采集回路分离,减少接触电阻干扰。
错误2:未清理被测点表面
等电位端子或连接点表面若存在氧化层、锈迹、油污,会形成额外电阻,使测量值偏大。测试前需用砂纸轻擦被测点表面,去除氧化层,再用C₂H₆O擦拭干净,确保金属表面裸露且清洁,避免杂质影响电流传导。
错误3:测试电流选择不当
设备通常提供多档测试电流(如1A、10A),若选择过小电流(如测大截面导体用1A档),易受外界电磁干扰,导致数据波动;若电流过大(如测细导线用10A档),可能使导线发热,改变电阻值。应根据被测导体截面选择合适电流:小截面(≤10mm²)选1-5A,大截面(>10mm²)选10A,确保测量稳定性。
错误4:未进行零点校准
长期使用后,测试线自身电阻或设备内部元件漂移会导致零点偏移,若直接测试会引入固有误差。每次使用前需进行零点校准:将两根测试线的探头短接,选择与测试时相同的电流档位,按下“校准”键,待设备显示“0.000Ω”后再开始测量,抵消测试线与内部电路的固有电阻。
错误5:测试时间过短或过长
部分用户按下测试键后立即读数,此时电流尚未稳定,数据未达真实值;也有用户长时间保持测试状态,导致导体发热(尤其小截面导体),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。正确做法是按下测试键后,等待1-3秒,待显示屏数值稳定后立即读数,既保证数据准确,又避免温度影响。
若规避上述操作错误后,测量结果仍偏差较大,需检查设备是否超期未校准(建议每年送计量机构校准),或测试线是否存在内部断裂(可用万用表检测通断)。规范操作是确保等电位连接电阻测试仪精准度的核心,也是保障电气安全的关键环节。